2)第四百二十章 葵花大斩肉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的菜说。

  “你确定不是叫葵花宝典?”朱由检一愣,他还是第一次听说狮子头的原名。

  “哪有什么葵花宝典。这是隋炀帝下扬州时创造的名菜。坊间叫葵花大斩肉。”

  “来,尝尝我的手艺。”朱由检殷勤地夹了一个到王承恩的碗里。

  “受不起。”王承恩生气地一推。

  “还生我的气呢?一把年纪了,气大伤身,小心活不过九十九哦。”朱由检凑过去嬉皮笑脸地说。

  “豫南苦啊!可怜连顿大米饭都吃不到…”王承恩唉声叹气地说。

  “十万。”朱由检一边吃饭一边伸出一根手指说:“只要他能把逃进大别山里的百姓又劝说十万人出山就可以回南京。”

  “说话算数?”王承恩一愣。

  “当然,君无戏言。”

  “这什么狮子头口感真不咋滴,太柴了。一点没有葵花大斩肉的细嫩。”王承恩咬了一口,嫌弃地看了一眼朱由检说。

  “哈哈哈…”

  对于扬州的盐商,那纯粹就是人为造成的。盐历来都是朝廷很大的税收来源,或者说大明建国以来都是在官营。

  它是官营但却不是国营,只是官府控制生产源头却把售卖权利承包给了极少数人,是人为地促成了部分人得力,全民买单的垄断生意。

  实际上国家和百姓在这门生意中都没有得到好处,最初设计出这个办法的人就纯粹是在为自己谋私利。

  非常多的穿明小说都是以盐来敛财,作为原始积累崛起。说实话,这点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盐商的确很富有,可是要说富到足以支持对国战争的程度有些夸张了。

  人吃盐毕竟不是吃饭,除非你有实力控制全国的食盐买卖,然后把每天的盐卖得比每天需要的粮食还贵。一个人一天需要多少盐,需要多少粮,这是很容易计算的。自宋代井盐开采技术发展以后,盐这个东西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就达不到可以让百姓程咬金Z%F的地步了。

  如果穿越者把盐卖得比粮食贵几十倍几百倍,你看看你还会不会崛起,百姓会不会跟着你走。你肯定比盐商还黑心一百倍。

  所谓的收回国营,其实就是让利润从极少数人回归到国家手中,或者让利给百姓。而食盐本身也是工业原材料,朱由检不可能让这些人还躺在原地上白白挣钱。

  西南有井盐,福建两广都靠海,黄河以北现在又不需要朱由检操心,所以朱由检打算成立三家盐业公司,分别同时在两淮、四川和两广同时生产食盐。

  要从盐商手中夺走盐利,其根本核心就不是控制食盐产地,而是食盐的流通。一般穿越者都以为只要搞个晒盐技术,分分钟打垮一切盐商……

  唉!其实盐商的获利点核心是运输渠道和销售渠道。晒盐的技术并不高明,别以为明朝人笨得不知道用太阳可以晒干水分的道理。

  淮盐从何而来?就是因为盐城外海有中国最大的一片天然滩涂,最适合晒盐。

  (算了,这种才是最基本的小白问题。)

  要做到食盐国营,就必须要建立自己的运输和销售渠道,这才是一个大工程。

  “程先贞,一共打捞出了多少船只?”朱由检只能把主意打到高邮湖的沉船上面。

  “总共有五千多艘,不过都是适合在运河里航行的小平底船。”程先贞说到。

  朱由检一听很有些失望,大明禁海,连运盐的方式也跟着受累,明明可以依靠海运的硬生生给逼成了漕运和骡马。

  都说漕运为中国发展起了大作用,其实全是自己作的,明明海运可以发展的更好,偏偏中国人害怕大海。

  “江淮之战已经快半年了,也就是说很多地方已经断盐半年了,对吗?”朱由检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很严重。

  “是的,不光是各地断盐,还有盐场出现粮荒。现在船运出现了巨大的空缺,单靠漕运恐怕来不及。”程先贞欲言又止。

  “你的意思是说长江船运?”朱由检问。

  “臣恐船运也不够及时…”

  “有话直说。”

  “海运最快。”程先贞鼓起勇气说出了口。

  海运在大明历来是敏感话题,要不是程先贞最近受宠,恐怕他也不敢说。

  “传郑成功、郑鸿逵明日到扬州来见朕。”朱由检想了想,心里有了其他主意。

  请收藏:https://m.x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