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五十六章 把对手喂肥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章简略写一下大明的北方策略,因为某些原因,就不做重点描述,敬请见谅。

  朱由检的北方策略说到根子上就是一个“狡猾”二字。为什么呢?因为北方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如果派军队,以目前的军队作战方式,最少也需要二十万骑兵。这么庞大的军队在这样的地方耗上三年五年,光是消耗一项就能拖垮刚刚复苏的大明国力,这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所以,后来有人采用的是XY的力量,在这就不赘述了。我们主要说一说经济策略。

  单纯的军事手段成本过高;而单纯的经济方式,让农耕对游牧其实是没什么优势,这是被无数次血的教训证实过的事实。所以,以经济为主,辅以适当的军事保护,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这个办法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字“买”。朱由检认为,草原上最大的问题是太穷了,空有物产而提高不了生活质量,导致一旦发生饥荒就南侵,周而复始。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关系,不如让草原富起来。富裕起来的人,是不会动盗心的,有钱人只会享受,想办法保住富足的生活,而不会想着颠覆。

  再说,就草原上那点人,在火器时代能和大明对抗吗?又不是什么高科技战争,火器时代拼的是工业能力。

  以前,南方人想和北方贸易,看中的无非是马匹,而游牧人又不傻,让南方人获得大量战马就等于是武装南方骑兵,这种后果找个三岁小孩都能看明白。可是,除了战马,好像南方并不需要他们其他的物资了。而草原上的人对南方商品的依赖要远多于南方对北方的需要。

  朱由检打算改变这种局面,他要大肆地购买对方所有的物资,比如羊毛,奶制品等,这些东西以前根本就是商品,南方人不会采购。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展起来的就是纺织业,历史书上描写的羊吃人。实际上,大明更具有发展纺织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如果大明的草原,只产牛羊,还会是一种威胁吗?而亿万大明百姓,足以消耗掉整个草原的产能了。如此,双方互相需要,你好我好大家好。岂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朱由检在整个壶口上游组建了一个合作社西北分社,以军队保护商旅的形式,开始建立模范经济样板,安定人心。大肆收购羊毛和奶制品,同时在黄河南岸建立粗加工基地,生产的半成品运往中原,做进一步深加工。

  与此同时,把江南的商品向草原售***如历朝历代都禁止的粮食和盐铁,敞开了想草原供应,不做限制。

  这一下,就连一直认为聪明的草原人都看不懂了,大明这是在干什么?

  朱由检在和一些官员的对话中说:“就算卖出去一百万把刀剑,又有什么用呢?难不成还能敌得过枪口射

  请收藏:https://m.x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