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二章 姓氏大移民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围内,姓氏才是我们的根,姓氏固定了我们的源。”朱由检说:“不管你身处何方,一个姓氏就足以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大家都相信五百年前,同一个姓氏的有可能是一家人。”

  哗啦一下,整个大厅响起了嗡嗡的声音,起码大家都在认同朱由检的说法。其实凝固我们这个族群根基的,不是大的标签,而是一个个姓氏。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是先有家,再有族!而姓氏就是一个个族群的繁衍,就如同北美大地上的这些部族一样,很多年前,那正是我们的摸样。”朱由检大声说。

  “那依皇上的意思,该怎么做?”邓文昌问。

  “给南京发旨意:让国内所有姓氏派出精干力量,来扩展每个姓氏的族群。按照谁先收拢谁先得的原则,给北美的每一个部落取定一个姓氏。另外告诉国内,谁有本事拉的部落多,谁的姓氏人数就扩充的多。”朱由检大声宣扬。

  “哗啦!”一下,整个大厅彻底炸开了锅。

  土着没有姓氏,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而土着跟名人很像,有些甚至根本分不清,这也是大家都晓得的。按照皇帝的办法,这等于是在鼓励各姓氏抢人。对于传统宗族观念依旧很深的大明来讲,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政策红利。

  此政策一出,各姓氏大家族还不挤破头才怪。

  “皇上,此计可行吗?”李岩小声地问。

  “你看着吧!说不定我们连移民的船票都省了。不过这个办法还需要好好计划一下,有一些细节我还需要斟酌。比如对人数少的姓氏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怎么让北美人接受,还是要想完善才好。”朱由检说。

  什么样的移民是最合适、最划算的?

  最能让百姓自愿的移民最合适,也最划算。像大槐树移民那种强制性的移民,其实有点劳民伤财,诟病不少。而大规模的花钱移民,朝廷的负担太重。事实上欧洲的殖民很成功,这不是故意说别人的好话。

  从欧洲一小块地盘,通过三五百年扩展到世界的一大半,难道不是成功?而且欧洲各国并没强迫,也没花钱,反而还不停地在收税,正因为殖民地远远不断地供养,才让欧洲不断地发展,哪怕不停地战争,也没有阻挡他们的发展。

  相反,汉族那几百年被圈养在固定的地盘上,不让流动,成了xxxx水,固步自封。

  朱由检料到了以姓氏发展的政策必定会激发国内民众的热情,但是却没有想到会产生那么大的浪潮。

  当皇帝的想法以圣旨发到南京之后,吴越钱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弘农杨氏全部上书,要求准许他们各自派出五千子弟,来北美拓展族群。甚至连和朱由检不和的曲阜孔家,也托人找关系,表示绝不落后别人半步。

  大氏族一动,其他人口比较多的氏族自然也不会落后。他们纷纷开族会、捐银钱、献人丁,谁也不甘落后。而一些也别稀有的姓氏,也都在打听朝廷能不能给一些优惠政策,毕竟这些姓氏能力有限。

  最后朱由检下旨:为了照顾所有人的意见,凡百家姓上挂名的姓氏,全部都有资格参与此次扩展族群的运动。以每个姓氏最少100丁壮的标准,朝廷给予免船票扶持,并作出具体指导。而在一百人的固定人数之外,允许大氏族派出精干丁壮,参与拓族,且人数上不封顶。

  但是船票自理,期限为一年。

  此后一年,朱由检没有多话一分钱,白白朝北美移民了二十万人,直接把百家姓撒遍了北美大陆。几乎95%的北美土着,都取了一个汉人的姓名。

  比如小乌鸦,改名叫张啸五,坐牛叫柳培生。尤其是坐牛的名字,还是朱由检亲自取的,因为他穿越过来之前就姓柳,把牛字加一横,就是一个生字。不过,熟悉的人还是习惯喊小乌鸦叫“张乌鸦”,坐牛叫“柳坐牛”。

  请收藏:https://m.x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