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五章 古人尸谏_回到明朝做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一些其他的事情来,到时候就可以把这个结党营私的案子定下来!”

  听了魏忠贤的话,孙云鹤的脸上全都是喜色,眼中透着一股亮光。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东厂的威势将大大增强。

  “督公放心,卑职一定尽心竭力,绝对不让公公失望!”孙云鹤躬身抱拳,大声的说道。

  看着孙云鹤激动的样子,魏忠贤也笑了,笑声十分的畅快,脸上全都是得意的神色。

  自己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校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陈可道,略微有些诧异。

  实在是因为这个陈可道和自己想象中的形象完全不一样。

  在朱由校的心里,陈可道即便不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读书人,至少也是一个老夫子的形象。

  结果完全与朱由校想的相反,陈可道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人,身材矮小,看着一米五多一点儿,应该没过一米六。

  而且他的脸色有些发黑,身材干瘦,怎么看都没有夫子的形象。

  “陈可道,”朱由校叫了一声陈可道,停了一下,才开口问道:“你可有功名在身?”

  这一点对陈可道来说非常关键。

  如果陈可道有功名在身,那么自己用他的时候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不单单拘泥于民间,还能给他一个官身,做起事来事半功倍。

  “禀陛下,学生是举人。”陈可道开口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有一个举人的功名就够了。

  在这个时代,举人就已经达到做官的标准了。

  只不过对很多人来说,举人的起点太低,上限也低,与其出来做官,还不如在家种田。

  在地方上成为一个士绅,是举人最好的选择。

  毕竟官场上都是进士,你天生就低人一头,这个官并不好做。

  当然了,大明也不是没有官员以举人出身做到高位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瑞。

  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

  海瑞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杨涟的举廉吏第一,朱由校是看不上的;相比较起来,海瑞的清廉朱由校是看得上的。

  不光看得上,而且是从心里敬佩,是两世叠加的敬佩。

  海瑞主张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走基层下乡,自备饭食;官吏到下面检查,地方官员迎接,酒菜必须有定制;杜绝公款吃喝,严禁大吃大喝。

  可以说海瑞的思想是超前的,也是划时代的,也是他不被认可的地方。

  朱由校记得很清楚,张居正倒台之后,明神宗朱翊钧向来器重海瑞的名望,于次年正月召海瑞为南京右佥都御史。

  赴任途中,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海瑞当时已经七十二岁了,上疏言衰老垂死,愿意效仿古人尸谏的意思,列举明太祖朱元璋刑法,剥人皮装上草制成皮囊,以及定律枉法达八十贯判处绞刑的规定,说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惩治贪污。

  其它谋划时政,言语极为切实。

  只有劝皇帝用暴虐刑法,当时评议认为是错误的。

  请收藏:https://m.x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