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章 初涉草原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像了——一碰到石头就没有了。

  从此木制品的产量和质量就有所提高。

  我在准备盖房了。

  第一座地表建筑是纯木结构的——公共厕所。

  自从族里的人可以在围墙内自由活动以后,我在工作中就不得不随时注意地面——看有没有排泄物,成人还好一点,习惯了在水边解决问题,小孩子就很难讲了——尤其是从“汉土”那边过来的小孩子。

  用石斧小心地劈开并修平的粗糙木板,在我的陶刃“刨刀”下变得表面光鲜——厕所还不需要太高的质量,我只是验证一下这种工艺的可行性,为建房做准备。

  先在小溪边插了六根较粗的木桩(上面开了槽),再嵌入横梁,搭上纯木制地板——不太贵的真材实料,地上留了排泄孔;安上木板墙,却没有做转动门——木枢工艺要复杂一些,暂时没做——用一块鹿皮做了一个门帘:这可是真皮的哟!

  屋顶也用的是木板——采用了最先进的“陶钉”连接!

  门外建了一个木梯上下。

  但是族里的人让我很快放弃了在鹿皮上写上“男”、“女”或者“里面有人”的想法——一男一女可以一边排泄一边很自然地面对面聊天!

  这个东西就花了我大半个月时间,却最后给出了一个让人沮丧的结论:这样子给族人建房不现实!

  要做到每家人一间房,且远比厕所大(六个平米),那还不得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不行!一定得想其他办法!

  烧砖?

  不行,那得多大的窑?!

  不然等所有的砖烧好,还不如用木板建房来得快。

  土砌?

  对!我怎么忘记了呢?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不是还有用土砌的房么?

  我试着用四块木板相互嵌着组成一个长方形的空间,四周有壁,上下是空的。这个就是我的墙壁模板了,设计的墙厚大约是30厘米。

  我把这个模板放在地上,另外再用直径约15厘米的两根木头削制了两个“木哑铃”,叫木驼他们几个用我做的木铲把一般泥土和少量粘土混和在一起,最后倒进模板内。

  先上去两个人,用脚把土踩实,再用“木哑铃”重的一端使劲砸每一个点。

  等到把模板一取下来,一段长约2米半,厚30厘米,高约40厘米的土墙出现在我面前。

  我故意不再管这段墙,等到一场大雨后,我再仔细观察了一下,顶部泡烂是正常的——毕竟没有屋顶嘛,但有几处破坏是明显由于根部被雨水冲刷垮了!

  地基!得解决地基问题!土墙不能直接面对雨水的冲刷,地基必须得高出地面形成坎,才能在上面建房,所以得解决地基用的石料问题!

  族里用的石制工具都是在附近零碎收集起来的,要是需要上千吨的碎石,靠这样去捡是肯定没有可能实现的。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

  请收藏:https://m.x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