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75章 诸葛亮的答卷_玄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75章诸葛亮的答卷

  君考结束之后,考生们有序退场,刘备等人也完成了监考工作,接下来就是紧张的阅卷工作。

  和选考不同的是,君考这一阶段,选考前一百五十名的试卷,刘备要亲自过目。

  郑玄领衔的阅卷官们火力全开,先把选考前一百五十名的考卷批改完毕,策论方面则给出自己的意见和预订评分,剩下的交给皇帝刘备。

  刘备则在处理过自己的政务之后,抽出一些时间,亲自过目这一百五十份考卷。

  这其中他最关注的,自然是诸葛亮的试卷,所以撕掉全部的糊名之后,他就拿起了诸葛亮的试卷观看。

  一看,好家伙前面的问答题又是全对,一点错都没有,在那样的情况下居然还能拿到全分,实在是不容易。

  至于策论,刘备看到了阅卷官给出的意见分中,关于交州的部分是满分,西域的部分也是满分,而辽州的部分则扣了十分。

  也就是说在阅卷官看来,关于辽州的这份策论虽然很优秀,但是也拿不到满分。

  对于策论的得分点,刘备此前规定,策论不单单要关注农业问题,也要发散思维,关注到商业和军事,如果还能进一步关注到矿产资源和手工业的方面,甚至可以额外加分。

  本来,领土开拓在传统意义上来说就是增加土地面积和劳动生产人口,由此获得更多的土地税收,这是非常传统且正统的观念,除此之外传统的士大夫所了解的就比较少了。

  也因此,传统士大夫对于不能耕种、不能产出粮食的土地总是兴致缺缺,他们只偏好已经开垦完毕可以立刻投入生产的肥沃土地,那是他们的心头好。

  其他的,就免了吧。

  而刘备开拓土地除了传统意义,军事目的和经济目的更加鲜明。

  所以刘备需要考生们注意到农业之外的事情,只要能提到农业之外的事情,都可以酌情给分,提的越多、越透彻,就给越多的分,乃至于满分。

  他希望能选拔出具有全局思维的非传统士大夫一样的角色,这是他这几年努力推动教育和推出《嘉德通义》的重要缘由。

  他希望能够培养出和传统士大夫全然不同的统治阶层的预备军,他希望这些人更加侧重于事物的纯粹利益面,而不要囿于其他诸多的牵扯。

  之后刘备仔细看了看诸葛亮的策论问答。

  他发现诸葛亮的回答逻辑果然不仅仅局限于农业,也关注到了商业问题和军事问题。

  在朝廷开拓交州的方略上,诸葛亮注意到了海外贸易这件事情,他认为开拓交州有利于和海外诸国进行贸易,可以赚取额外的钱财,所以开拓交州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农业,更在于商业。

  他居于徐州,多次听闻交州日南郡的消息,得知日南郡展开的对外贸易非常兴盛,很多人都乐于前往日南郡展开

  请收藏:https://m.x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