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几十万大军军资从哪来!_大唐:科举之后,我被李二盯上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晦也笑着回了一礼。

  给戴胄搬来胡凳坐下之后,李世民笑道:

  “玄胤啊,我和克明刚刚正谈及你呢,你们民部明年能筹措到多少钱粮?能供应多少大军出行?”

  戴胄闻声面色一沉,“陛下是想对东突厥用兵?”

  李世民点头沉声,“不错,若是明年形势得当,对突厥用兵未尝不可!”

  “只是朕不知道你民部担不担得起这重担!”

  李世民紧看着戴胄。

  大唐刚刚立国,多的是百战之兵和能征善战的武将,打突厥他不担心将领和军力,只担心因为连年天灾和免租而连年歉收的国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拼的就是国力和后勤。

  “陛下,微臣正为此事而来!”

  戴胄应答一声,同时从袖中掏出两卷卷轴出来。

  “陛下请看......”

  “这?”

  看到这似曾相识的一幕,李世民古怪地瞥了杜如晦一眼。

  戴胄如实说道:“陛下,这是今年科举进士科考生秦川所作论文!”

  “秦川?!”

  李世民一声惊起,脸色更古怪了,“可是京兆长安学子秦川?”

  不止李世民,杜如晦也一脸的怪异。

  瞧着李世民和杜如晦两人显然认识秦川的神色,戴胄不解的问道:“怎么,陛下认识此人?”

  “哈哈,刚才克明也拿了两篇论文过来找朕,也是秦川的论文,其中一篇还与你民部有关。”

  李世民笑了起来,把桌案的卷轴拿过一封给戴胄递了过去。

  “你看看。”

  “陛下,要按此法吏治,则我大唐必定物阜民丰啊!”

  看完手的卷轴,戴胄眸光晶亮。

  作为民部尚书,他能更直观地看到推行此法吏治将民生好坏直接作为评判官员标准所带来的好处。

  为了考评,为了升迁,地方官员必定会兢兢业业地治理地方,改善民生,为百姓谋福祉。

  而地方的人口更多,土地更多,收入更多,连带着他们民部的收入自然也会越多。

  “是啊,朕也深为认同此法,打算改天让你们几位公卿大臣一起议一议,看看规章制度该如何具体制定。”

  李世民颔首微微,指着戴胄带来的两篇论文问道。

  “你这送来的两篇论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陛下,这其中一篇正是富国之法!”

  戴胄连忙献一封卷轴,信誓旦旦的说道。

  “要是施行此法,陛下要征突厥五十万大军军资我不好夸口,二三十万大军军资绝对绰绰有余!”

  “二三十万大军军资!?”

  李世民不可避免地抖了下手,满脸错愕。

  “玄胤,军国大事,可不能儿戏!”

  杜如晦也一脸地难以置信,半是警告半是提醒地敦促老友。

  这可不是吹牛皮的时候,弄不好可是会出人命的!

  戴胄回了杜如晦一个放心的眼神,笃定的答道:“陛下,您看了卷轴,就明白了!”

  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求催更票!求打赏!

  庆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8日

  请收藏:https://m.x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