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二章 苦恼的舅舅_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泾阳一家。”

  房玄龄道:“西域人向来喜丝绸,臣听闻当年一匹丝绸可以换得十余个胡姬。”

  “现在他们依旧很渴望丝绸。”

  房玄龄颔首道:“臣会与陛下商议的。”

  魏征快步走来,道:“太子殿下,这是今年科举的各项用度开支。”

  李承乾回到自己的位置,看着郑公递来的奏章。

  魏征朗声道:“此番前来科举学子,共有三千五百余人,监场,人手,护卫兵马以及各类人手都已安排好了。”

  李承乾仔细看着,这预算是于志宁做得,做得还算是仔细,细算到监厂每个人。

  其实这一次开科举的成本已经压缩得很低了。

  李承乾做完批复,又道:“郑公,今年科举对朝中来说很重要,考卷可要慎之又慎。”

  “太子殿下放心,出题的夫子会在大理寺的监牢住两月,直到科举结束,他们不会见外人。”

  李承乾颔首道:“有劳了。”

  抬眼一看,房相又脚步匆匆离开了,这些天房相总是这样,他一个人去见父皇。

  今天房相又带着一叠奏章走的。

  若是往常也就算了,可近来这样的次数越来越多。

  房玄龄跟着太监脚步匆匆走入了兴庆殿内,双手递上一叠十余份奏章,“陛下。”

  命人将奏章呈上来,李世民端坐翻阅着,道:“这些都是太子批阅的奏章?”

  “正是。”房玄龄接过太监递来的凳子,安静地在一旁坐下。

  李世民喝着茶水又道:“互市的只有茶叶与丝绸?”

  “回陛下,殿下拒绝了其它,只允许这两样互市。”

  其实儿子批复的奏章很简单,言语都很简练,行事也很简单,一眼便能看到目的所在。

  开朝以来,他强调次数最多的便是各县的县丞需要抓住乡民的耕种情况。

  因太子的几句话,朝中又派出了一些官吏,去各县亲自察看情况。

  说来这也是一个笨办法,这种这笨办法,往往行使起来,是最可靠,也最有效率的。

  李世民又道:“玄龄,如此说来太子行事至今还是令人挑不出问题?”

  “陛下,太子殿下如有不懂之处,便会来问臣,近来因钱粮调度朝中虽说议论不断,也有人觉得是太子殿下抱有偏见。”房玄龄作揖道:“若说真有不对,或许是太子殿下太过不近人情。”

  “朝政要事,若在乎人情,朕也不会继续让他坐在中书省。”

  房玄龄道:“陛下所言极是。”

  “钱粮调度?互市?”李世民忽然笑道:“没想到他还真将这朝堂用度,捋得清清楚楚。”

  房玄龄又单独递上一卷,道:“陛下,这是今年科举的安排。”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茶碗,耐心看着,询问道:“朝中还有人反对?”

  “回陛下,一直以来反对的人都不少,可都是五品以下的官吏,中书省以及各部侍郎以下,没人反对。”

  请收藏:https://m.x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